中国的聚烯烃原料地位
中国的烯烃开发过度依赖原油,限制了中国烯烃工业的发展。过去,中国几乎所有的乙烯生产都来自石脑油蒸汽裂解设备。原料结构主要由石脑油,轻柴油和氢化尾油等液体组成。使用少量气体如油田和炼油厂轻质烃作为原料。丙烯主要来自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和炼油厂的副产品。
为了缓解国内烯烃原料的短缺,国家提出了20%的烯烃原料多样化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丙烷脱氢和煤/甲醇转化为烯烃技术正在兴起。增加丙烯的新技术和蒸汽裂解,催化裂化和烯烃转化,丙烷脱氢和原始石油路线的其他过程构成了一种新的多样化烯烃来源的新模式。
乙烯:中国乙烯工业发展迅速,产能迅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的乙烯产能从2043万吨/年增加到2502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0%。中国有40多家乙烯生产商。中国石脑油裂解路线的乙烯生产能力为1901万吨,占全国乙烯总产能的76%;另一种主要来自煤(甲醇)乙烯和乙烷脱氢。
丙烯:到2018年底,中国有160多家丙烯生产商,产能约为3230万吨/年。2014年至2018年,年产能年复合增长率为7.16%。年产量预计约为2710万吨,同比增长。2.26%。中国共完成28套石脑油裂解项目,年产丙烯1097万吨/年。大多数石脑油裂解项目都有匹配的聚丙烯装置;共有94家催化气体工厂公司,总丙烯产能约为841.3万吨/年;已完成的甲醇制烯烃项目有28套,煤制烯烃产能约为779万吨/吨;已完成的PDH项目有8套,丙烯的年生产能力约为461万吨/年;共完成5套混合脱氢项目,丙烯年生产能力约52.5万吨/年。
中国聚烯烃行业现状
随着烯烃原料的多元化发展,中国的聚烯烃产能和产量将继续增长,自给率将继续提高,多元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内高端聚烯烃产品供应不足,它严重依赖进口。因此,聚烯烃产品的高端发展和进口替代的实现将是中国聚烯烃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主要产品的开发如下:
聚乙烯:到2018年底,中国的聚乙烯产能达到约1805万吨/年,新增产能约为115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从2014年到2018年为4.91%。产量1583.4万吨,增长13.28%。HDPE生产比率约为42.73%,LLDPE比率约为39.97%,LDPE比率约为17.29%。主要生产企业有中海壳牌,独山子石化,大庆石化和上海赛科。
聚丙烯:到2018年底,中国的聚丙烯产能达到2258万吨/年,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10%,产量为19091.6万吨,增长4.05%。2018年,中国聚丙烯的表观消费量约为23,528,100吨。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拉伸(30.1%),共聚物注射(29.7%),纤维(10.4%),均聚物注射(9.91%),BOPP(8.35)。%),管材(4.8%),薄壁注射(3.3%),CPP(1.9%)等。主要生产企业包括神华宁煤,仲景石化,中天合创,独山子石化,茂名石化和福建联合,占PP总产能的20.00%。较大的生产能力分布在西北和沿海地区。其中,薄壁注塑,高抗冲共聚,纤维等行业是目前聚丙烯的下游消费特性。主要生产公司如下:1)薄壁注塑成型-新材料(33.96%),兰州石化(15.54%),东方红叶(15.32%);2)纤维绍兴三元(7.47%),独山子石化(7.26%),镇海炼化及化学(6.69%);3)高效共聚-天津中沙(10.80%),独山子石化(6.56%),茂名石化(6.55%)。
EVA:到2018年底,中国的EVA产能达到993,000吨/年。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71%,产量为628,600吨,同比增长25.34%。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北京有机,羊八石化,燕山石化,北京华美,联邦新材料,宁波台塑和江苏锡邦。2018年,中国EVA的表观消费量约为155.5万吨。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发泡材料(35.0%),太阳能电池膜原料(28.0%),电线电缆材料(17.5%)和涂料(8.0%)。),热熔胶(7.5%),农用薄膜(1.0%)等。其中,太阳能电池膜原料和电线电缆材料是发展的热点。主要生产企业和市场份额为:1)细线材料-连奇新材料(31.30%),江苏苏尔班(25.02%),扬巴石化(22.26%)和宁波台塑(14.00%);2)太阳能电池膜原料-江苏盛邦(5.44%),联邦新材料(5.92%),宁波台塑(5.35%)。
中国聚烯烃行业前景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高端聚烯烃树脂是先进聚合物材料的重要分支,该政策得到了中国石化联盟的大力支持。“化学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中国先进的高分子材料产业未来几年将实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自给率将迅速发展,根据金莲创信息预测,2018〜2022年中国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四大类高性能树脂(包括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薄膜材料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83%,8.99%,26.19%和7.19。%。
在未来五年,随着中国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更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医疗设备,电子电器等行业,中国的聚烯烃消费量将继续增长。根据具体品种,从2018年到2022年,所有产品将保持快速发展,包括聚乙烯CAGR6.0%,聚丙烯CAGR6.9%和EVACAGR10.9%。
在供应方面,随着大量设备的推出,中国聚烯烃的自给率将在未来继续增加。然而,由于缺乏高端和一些特殊用途的聚烯烃树脂生产技术,中国聚烯烃的年平均差距在300万至400万之间。吨级。除了市场缺口外,阻碍中国聚烯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而言,一方面,中国的聚烯烃产品主要是低端和通用材料,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高端聚烯烃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目前的自给率不到40%,这需要中国的聚烯烃行业。升级应侧重于高端,差异化和多元化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