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3000多家从事改性塑料生产的企业,但企业只有7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吨。在未来,随着市场应用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增加产能。推动整个市场的扩张。
中国改性塑料的应用刚刚开始
德国经济发展塑料和钢材的应用比例为63:37,美国是70:30,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50:50,相比国外市场改性塑料行业随着成熟的发展,中国的改性塑料行业起步较晚,大型改性塑料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受生产技术的限制,国内生产的改性塑料在精密制造中的比例更低。中国目前的塑钢应用比例仅为30:70,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性塑料技术的不断改进,未来市场对改性塑料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企业的机会是专业化
扩大总市场量可能会带来产品同质化的加剧。当同质化变得越来越严重时,其他领域已经有先发制人来建立障碍。如果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做更多的工作。
汽车和家用电器几乎是每家改装塑料公司的必备品。与其他改装企业相比,南京聚龙(300644.SZ)处于轨道交通的位置,国内改装企业几乎无人能及。这是南京聚龙近年来营业收入较高的原因之一。。广州金发科技(600143.SH)等公司用改性塑料,全生物降解塑料,环保型高性能再生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和复合材料也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原料生产商将受益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进口废塑料705万吨,2018年进口量骤降至7.6万吨,同比下降99%。进口塑料已进入壁垒,中国废旧塑料的回收率也在下降。根据中国可再生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2017年回收的生活垃圾塑料量为1693万吨,比2016年减少185万吨,下降9.9%。
中国废旧塑料长期进口的历史将终止。该国对废塑料进口的限制是不可阻挡的,短期内再生塑料行业的萎缩和长期重建已成为必然趋势。环保高压,国外垃圾禁令,再加上来自大城市的功能压力,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正面临行业结构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80%的再生塑料市场面临环保整治或禁令的尴尬局面,28个城市向环境保护部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分散污染”企业。
可再生塑料原料价格已成趋势,缺货已成为常态。整个进口废塑料回收造粒行业可能是前进的方向,而数百万吨原料的短缺需要找到新的方向。
对于大多数国内进口贸易商而言,禁令的颁布意味着他们必须重新规划采购渠道,无论采购内容或采购来源等都将是一个重建过程。
纯进口商自己没有加工厂,此操作被定义为非标准,严格来说,进口羊毛需要具备与其应用量相匹配的生产能力,而海关和其他执行部门也严格检查废物塑料。流向,因此必须对这类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一些企业已采取预防措施。禁令未颁布时,原材料从100%转为国内进口已经完成,大多数企业仍在进行转型。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废塑料作为中国塑料原料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禁止进口将带来塑料原料供应的萎缩,而国内塑料原料生产企业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