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多边合作始于“塑料限价令”

发布时间:2019-07-15 13:10来源:原创 帮助了837人
摘要:最近,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通过了大阪宣言。 G20成员国一致通过了“蓝海远景”计划,旨在到2050年实现海洋塑料废物的零排放。“。此前,G20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就建立减少海洋塑料废物的国际框架达成共识在“反全球化”趋势和国际多边合作的背景下,实现这一共识具有历史意义,释放出全球化的积极信号。进入21世纪后,微塑料海洋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


最近,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通过了大阪宣言。 G20成员国一致通过了“蓝海远景”计划,旨在到2050年实现海洋塑料废物的零排放。“。此前,G20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就建立减少海洋塑料废物的国际框架达成共识在“反全球化”趋势和国际多边合作的背景下,实现这一共识具有历史意义,释放出全球化的积极信号。进入21世纪后,微塑料海洋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其中约79%的塑料被填埋或废弃。自然环境,是海洋的80%。微弹性污染物的来源。微塑料颗粒粒径小于5毫米的物质可吸收海洋中的大量细菌,并被鱼类等海洋生物摄取,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这种污染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继肯尼亚,卢旺达和其他国家之后,今年6月,加拿大宣布将完全禁止使用2021年的有害一次性塑料产品。尽管有许多国家内部或地区法律或公约来预防和控制微塑料海洋污染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四个海洋是没有边界的。流动的海水意味着微塑料污染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普遍的。挑战和多边合作是唯一的回应。从1978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到2011年的檀香山战略,到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清洁海洋运动,海洋污染控制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参与。目前在全球经济治理发展的“瓶颈时期”,G20能源与环境部长会议就建立减少海洋塑料废弃物国际框架达成共识,充分表明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可以成为加强国际多边贸易的突破口。合作。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和多边主义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如果中国能够树立海洋污染控制的榜样,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主导力量,它不仅将充分展示“大国”,而且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中国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指出,2018年海洋产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接近10%,海洋经济就业人数约为6884万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海洋污染。无可否认的事实。如果由于各国利益不同,经济多边合作陷入困境,那么在面对海洋污染等环境和气候问题时,各国无疑应站在同一条线上,共同为人类的共同命运提出建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从源头出发,从源头上减少微塑料污染物的形成,承担起促进全球海洋污染控制多边合作与发展的重要责任。对中国而言,有可能与世贸组织成员一起开展电子商务规则制定,并有可能在即将召开的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上采纳20国集团成员国的“蓝海远景计划”。作为提案国,各国将进一步推动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物的具体指标,并将其纳入“公约”。海洋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法国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劳伦斯莫里斯指出,每年大约有1500万个海洋。该生物体死于塑料废物,这只是海洋微弹性污染物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冰山一角。如果中国能够明确各自的责任,走向共同的目标,不仅可以缓解海洋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促进其他国家在其他领域的多边合作。在参与海洋微塑料的预防和控制时,中国还可以参考全球气候治理的经验来促进国际多边合作。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中国对全球植被覆盖的贡献在过去17年中至少增加了25%,改变了国际社会的信念,即中国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中国对气候治理的贡献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虽然海洋微塑料污染管理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和实践经验,正如“温室效应”的控制可以从植树造林开始,中国引领海洋微塑料污染控制,促进多边合作,可以限制来自一次性塑料。产品开始了。目前,世界上海洋微塑料的管理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大多数国家通过“塑料成型”或“无塑料成型”控制从源头形成微塑料污染物。因此,在促进全球海洋污染多边合作的过程中,中国自2008年以来实施了“塑料限价令”,应积极参与“禁止”国家。今天,大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涌现。把握各国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上发表的多边合作的积极信号,是反对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从预防和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开始,参与和领导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就是中国。衔接全国共识,发展多边主义的重要道路。从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开始,中国将为促进国际多边合作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以上关于国际多边合作始于“塑料限价令”的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