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慧”,中国公司仍然需要做这些步骤

发布时间:2019-11-01 15:18来源:原创 帮助了1047人
摘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投资形势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尽管一些公司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但许多投资者对未来的前景感到乐观。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投资形势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尽管一些公司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但许多投资者对未来的前景感到乐观。中国市场。发展。在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公司应在价值链的哪一部分竞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需要什么样的努力?许多业务代表在“上路”栏中讨论了这些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国际能力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庞光联:在价值链的重组过程中,由于成本增加,一些企业已经迁往东南亚,但最近我们在浙江最近,我参观了浙江的40多家公司,许多浙江的公司,我们去了越南,去了柬埔寨,去了投资,现在又回来了,两年后,因为中国是中国规定的所有工业类别中最完整的联合国,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链的完整性。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飞峰:从长远来看,如果进行一些产业转移,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综合因素。

我们称其为行业中的综合成本。尽管低端产业不可避免地会转移到综合成本较低的某些地区,但某些中高端产业仍可能受到靠近资源和靠近某些市场的因素的影响。一些行业在本地进行更深入的发展。庞光联:但是我们现在也必须看到趋势。实际上,我们整个石化产品的生产重点确实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现在,中国已占世界化学生产的39.4%,接近40%。根据巴斯夫新任首席执行官的说法,到2030年,中国化学工业的总产值可能会占据世界总产值的一半,然后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另一个是生产重点,原料生产的资源集中。正如Kaduri先生最近所说的那样,其中包括近年来美国燃气的快速增长。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石化行业的总投资达到了2300亿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量。现在,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中国公司都在选择,并且有可能去中东进行投资,所以现在整个世界市场已经密不可分。你有我,我有你,我们放开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或中国公司出国,中外公司相互合作。这是通往未来的道路。尤飞峰:在华峰多年的发展中,它还依赖于巴斯夫和科思创在中国的一些技术引进以及在中国工厂的投资,这为我们提供了上游资源的原材料供应。非常稳定的帮助。在此过程中,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及产品的一些突破,华丰还向巴斯夫和科斯特隆出售了一些华丰产品。因此,整个产业链布局中的每个人都与产业链的上下游有着很高的合作度和发展状态,并分享这种状态的发展。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利:我认为我们对科思创或我自己都感到非常高兴,也就是说,我们正在不断扩展。第二个,我说过这种开放是开放的思想。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开放性是如何在每个价值链中加强这些伙伴。我们必须履行当地居民或公民的责任。责任是说我们的一些良好做法,我们中的一些人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愿意与价值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进行讨论。我们公司理念的回归是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资源的尊重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资源是每个人的,共享的,朴实的。我们不能随意挥霍。如果我们可以一起工作,并且每个人都会做得很好,我认为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我们深深扎根于这个市场。当我们将自己视为本地市场时,我们实际上有责任。我们也愿意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或与政府合作。霍尼韦尔(中国)董事长于峰:由于我们是霍尼韦尔的自有公司,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公司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所以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业务,所以我们有很多业务经验,我们也有很多经验教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为了在市场上保持可持续发展,公司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必须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优势。因此,合作共赢是未来的长远方向。其次,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创新。无论未来的价值链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如果我们有深度,我们必须坚信只有深入,这个企业才会有高度的发展。创新要花钱,创新需要持续的投资。因此,我的第三个建议必须是找到管理人员。我们十年前拥有一些技术,是世界上最初的发明,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0,为什么?不是说技术不好,而是价格太高,成本太高,而我们的成本却高于中国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所以我该怎么做?通过管理,本地化这些技术并与本地供应商合作,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有了这些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取得了三位数的增长。因此,就像管理层从中受益并提高效率一样,反馈给我们的研发,反馈给我们的创新。

以上关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慧”,中国公司仍然需要做这些步骤的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