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长江经济带的22,000多人被控破坏资源罪
发布时间:2020-01-24 13:53来源:原创
帮助了1043人
摘要:“长江的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检察机关的服务保障实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服务性检察白皮书(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总检察长张学义说,过去一年,检察官着眼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突出的问题,并依法执法。
“长江的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检察机关的服务保障实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服务性检察白皮书(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总检察长张学义说,过去一年,检察官着眼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突出的问题,并依法执法。数据显示,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4336名7044人危害环境资源罪,同比分别增长44.39%和43.05%,12504例备案22,310件,同比增长15.78%和20.26。 %。其中,非法采矿罪占12.58%,环境污染罪占6.88%,非法获取,运输,销售,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珍贵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产品罪占6.29%,犯罪非法占用农业用地的占11.46%,森林砍伐犯罪占22.15%,非法捕捞水产品的占18.17%,上述六种犯罪占总数的77.53%。在特例登记监督中,检察机关重点查处了从长江流域非法排放工业废水,泄漏有害化学物质,倾倒固体废物,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占用河口等违法犯罪行为。沿河的滩涂。 8.处理处罚,降职等问题。在监督下,共有8,19起案件。公安机关必须陈述722起不予立案的理由。公安机关主动立案592814件,督促公安机关立案65件。在公益诉讼方面,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在环境资源领域共起诉公益诉讼30212起。共有26,271项诉讼前程序,其中包括1,823项民事诉讼前公告,以及向相关环境资源主管部门发布的诉讼前起诉建议,以敦促24,448名依法履行职责;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提起民事诉讼190件,审理附带刑事诉讼的民事诉讼1,391件;依法不履行职责的环境资源主管部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60件。张学政介绍,检察机关实行了“专业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 2019年,通过办案,督促恢复非法占用林地,耕地,湿地,草原114400亩,消除污染隐患,修复污染水源131.2万亩,纠正污染3426件企业和农场各自。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检察机关的服务保障实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司法机关在长江经济带形成了“检举博弈”,为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检察司法保障。 “长江经济带跨越9个省和2个城市。对于跨越生态系统和环境空间的大量非法案件,依法严厉打击,有效预防和生态恢复,需要加强区域执法和司法合作。”前述白皮书指出,就跨区域合作机制的运作而言,当前总体而言,它仍处于日常工作联络的水平,而跨区域案件转移的实例则较少。在年度重点工作和专项行动的规划和部署中,省市交流与协调还不够深入。存在诸如信息共享不及时以及案件联合处理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在长江流域部署统一的特种作战行动。同时,由于污染的原因,跨区域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常常很复杂,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具体责任难以区分。此外,处理环境损害的要求以及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损害所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影响协作紧密合作。另外,省际司法鉴定标准也不统一。谁应该进行检察监督,以及如何适当调解省际管辖的案件的赔偿,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完善的机制和统一的规范。
以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长江经济带的22,000多人被控破坏资源罪的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