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政策对塑料回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7 13:58来源:原创
帮助了1113人
摘要:在塑料回收行业工作了一年半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治理政策对该行业的巨大影响,促使我认真思考该行业。这不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eva.com">塑料回收行业工作了一年半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治理政策对该行业的巨大影响,促使我认真思考该行业。这不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作者:江南卿(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塑料回收分会秘书长)塑料以我们的生命,不是以塑料产品为代表,而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每年,全球有3.5亿吨塑料是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聚合而成的树脂制成的。树脂是聚合物材料。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塑料被广泛用于服装,食品,住房和交通运输,例如食品和饮料,日用品,医疗,电子设备和农业。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塑料本身不能代谢或降解,并且在处理后未经处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
在塑料从生产,制造,消费到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每个环节都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产生巨大影响。关于塑料的最大误解是,它们在被丢弃后,即到消费后阶段,不被视为可使用的资源,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它们在一次使用后被丢弃并泄漏到大自然和海洋中,导致海洋和河流的污染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在政策上,如何有效改变这种局面,积极促进对塑料污染的控制?让我们回顾一些相关政策。政策1:《禁止进口垃圾的实施方案,促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口》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禁止进口废物的实施方案》。 《外国废物管理和促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对移民和固体废物管理的要求。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球塑料回收行业的巨大变化,而中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19年2014年5月,《联合国巴塞尔公约》还将废塑料纳入了废物监管的跨境转移范围。
在中国禁止进口废塑料之前,欧美的大量分类生活垃圾被称为消费后塑料(PCM),销往中国和东南亚。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塑料回收产业逐渐形成。大规模运营和塑料回收利用的日益增加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回收市场。中国的废塑料加工设备和技术产业也在此基础上发展,其强大的适用性和经济性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固体废物处理带来优势。这项政策彻底改变了过去使用从国外进口的废塑料的局面,促使塑料回收行业转向国内资源并参与回收系统的建设。以前的回收系统依赖于塑料回收的旧价值链,该价值链由垃圾收集器,市政清关系统和回收的中小型企业组成。回收行业的利润来自回收塑料与新材料之间的价格差异。现在,回收行业必须承担回收成本,消除废物收集者后人的价格上涨以及环境保护的标准化。此外,上游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和化学工业产能的不断扩大也给它带来了打击。价格形势使再生塑料行业失去了利润空间。中国传统的塑料回收系统被打破了。该系统以前是自发发展的,并且以家庭,中小企业为主导。现在这个系统已经不可持续了。在这个回收系统中,我们发现制造商,品牌,零售商和消费者都缺失了。
我们看到,这项政策打破了原有制度,并减少了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但是,这带来了有关如何建立新的回收系统和回收塑料,如何使这些缺失的链接加入其中的新问题。除了比较之外,我们来看一下国际政策如何将生产者纳入回收系统?政策2:欧盟扩展的生产者责任制。在中国禁止进口外国垃圾的同时,世界也在采取行动应对塑料污染并建立各种联盟。艾伦·麦肯·阿瑟基金会(2016)“经济”报告提出了一种循环经济方法来回收塑料。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封闭的循环并鼓励所有各方参与。二是资源效率,必须制定明确的回收目标,利用塑料资源代替垃圾填埋,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流通中材料的价值。第三点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消耗并实现零浪费。由于其基于石油的特性,塑料虽然可以焚化,但属于能量回收,并不是最佳的回收选择。最活跃的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下的塑料战略”。欧盟已经认识到塑料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作用,并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目标来促进塑料的发展。提议到2030年所有塑料包装应可重复使用,并且60%的塑料包装应重复使用和回收。它还修订了废物框架指令(WFD)和包装和包装废物指令(PPWD),在修订的法规中设定了新的回收目标,并规定了扩大生产者责任的强制性计划。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是指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
EPR与循环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其基本要求是提高资源效率。根据欧盟的回收再利用目标,大多数国家已经发布了相关政策,要求公司支付部分或全部回收和再利用成本。在回收成本中,行业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分配。工业强制性成本按价值链划分,并由负责每个环节的主体分担。这些费用包括回收包装和城市垃圾,一次性将回收包装分别分类到回收物料流中;费用还包括对消费者的教育。通过该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处于闭环状态。为了更大规模地进行回收,欧盟还与相关行业合作,以促进标准化并建立分类塑料废物和回收塑料的质量标准。 2018年10月底,艾伦·麦肯·亚瑟基金会(Allen McCann Arthur Foundation)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起了``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目前,已有400多家领先的全球公司加入,这些公司占全球塑料包装产量的20%。该数量有望使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团结起来,并承诺到2025年将使用25%以上的可回收材料实现100%可回收和可堆肥。与国际政策相比,我们可以看到,从禁令开始,中国的政策仍在逐步发展。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废物分类和管理的法律体系,因此尚未获得城市废物中大量包装废物的资源。随后需要坚持可持续废物管理的概念,尤其是将塑料包装作为一种资源来建立单独的回收系统或与其他资源废物一起回收。采用的方式与城市垃圾系统,回收成本和回收行业有很大的关系。选择的回收方法不同。它们需要与城市废物分类和规划相结合,并且与不同的财务收费系统相关,而不是盲目复制国外模型。政策3:《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控制的意见》 2019年9月,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控制的意见》,预示着应对这一问题的最强有力政策的到来塑料污染。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具体意见,提出了2020年至2025年不同阶段的禁止,限制和替代规定。生成目标。与以前的政策相比,中国最新的《塑料限制令》在2020年的进展集中在构建整合的塑料回收产业链上。 2020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司法部发布了政策文件“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律和政策的意见”,尽管这不是针对塑料的,但其中许多都是针对塑料的。与法律法规建设有关。如阐明绿色设计的实施,以及绿色设计的政策和机制的实施。建立可再生资源的分级质量控制和标签体系,并推广可再生资源和原材料。所有这些都表明该策略从标准的源头开始。此外,它还强调需要正确建立对可降解塑料的理解。消费者经常错误地认为这些可降解的塑料袋会自然分解。实际上,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只能在高温工业堆肥下分解。可降解塑料还指塑料生产环节,其后端处理也必须单独回收。因此,促进可持续发展确实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从生产者,消费者到回收行业都有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完成这一艰巨的环境挑战。
以上关于环境治理政策对塑料回收的影响的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