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还活着千帆-三大暴发时代聚氨酯行业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06-22 15:03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308
摘要:如果没有这种流行病,对于2020年的许多聚氨酯公司而言,它仍可被视为黄金时代。但是,这种流行病一直都过去了,为了赢得未来十年的主动权,许多领先的公司都做出了多次努力。合并,收购,扩建,新建……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万华化工和其他中外聚氨酯公司仍在轻度投资,传达了公司领导人对市场的信心。

如果没有这种流行病,对于2020年的许多聚氨酯公司而言,它仍可被视为黄金时代。但是,这种流行病一直都过去了,为了赢得未来十年的主动权,许多领先的公司都做出了多次努力。合并,收购,扩建,新建……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万华化工和其他中外聚氨酯公司仍在轻度投资,传达了公司领导人对市场的信心。那么,现在国内企业受到该流行病的影响有多大?外国公司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可持续发展能继续吗?带着业界关注的“三个灵魂”,6月16日,上海聚氨酯工业协会,上海工业大学和天天化工网主办了2020聚氨酯前沿技术国际论坛,《中国化工报》的一位记者试图窥探聚氨酯行业的趋势。

问题1: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是否会受到影响?聚氨酯行业一直是跨国企业的主要战场。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等公司的许多外国公司都提到了本地化战略,他们都提到了同一个词:信心。 “目前,中国的化学市场占全球的40%,到2030年可能会达到50%。无论是在市场,技术还是创新需求方面,巴斯夫都对中国充满信心,并一直在投资以提高产能和创新。巴斯夫全球先进材料和系统研发平台总裁楼建峰表示,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亚洲市场的创新机会和空间最大,产品升级和认证速度非常快。例如,在汽车行业,中国的产品认证时间明显短于欧美国家。这对巴斯夫非常有吸引力。将来,巴斯夫的研发重点将继续向亚洲倾斜。随着中国实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新材料市场需要需求非常大,材料创新是巴斯夫的主要业务之一。目前,大中华区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市场。为了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去年年初,巴斯夫宣布将在该公司在广东湛江的最大海外投资项目中投资约100亿美元,这是巴斯夫广东新的综合基地项目,主要生产工程塑料和热塑性聚氨酯产品。今年5月30日,该项目的第一批设备已经在湛江打桩和建造。刚刚在天津聚氨酯复合材料工厂投产的亨斯迈公司也是如此。 “从1992年起,它就成为上海聚氨酯领域的第一个外资技术服务中心,并于2006年投资了中国在上海Ca的第一家外资MDI工厂,并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地区总部。 2019年在上海。深入中国市场。”亨斯迈聚氨酯业务亚太区总裁潘鲁敏说,自进入中国以来,亨斯迈已投资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是亨斯迈在世界上的第二大市场。亨斯迈对在华投资的持续信心及其长期发展承诺从未改变。潘鲁敏表示,该公司将基于四项可持续创新实施循环经济,以满足中国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科思创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中国已成为科思创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科思创一直对中国保持信心。 2019年,科思创中国的销售额为25亿欧元,约占集团销售额的20%。

问题二:国内公司如何应对市场挑战?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国内公司如何生存?许多企业家说,这种流行病已经影响了市场。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以开拓新的增长点。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聚氨酯辅助委员会苏州湘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董事长周建表示,在疫情大潮下,聚氨酯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劳动力短缺,原料供应不足,运输受限和市场需求减少等压力。在国际疫情严重之后,象园新材料聚氨酯扩链剂等产品的出口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国际流行病已经稳定,市场也在回暖,产品出口业务也开始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向远积极调整了市场战略,重点加强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下游客户的服务,并改善了产品解决方案。与往年相比,国内销售有所增长。”周健说,湘源新型材料的客户主要是聚氨酯弹性体企业。与下游聚氨酯的国际需求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对服装,食物,住房和交通的需求无处不在。近年来,聚氨酯弹性体市场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之前曾放缓过几次,但对弹性体市场影响不大。根据预测,今年的国内弹性体市场仍然有约10%的增长。上海汇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建中表示,在这种流行下,聚氨酯市场需求的下降必将对企业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今的企业必须练习内部技能,并积极寻找市场新机遇。疫情也为聚氨酯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出路,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公司士气高涨,已进入防护服,口罩等防疫业务。它对未来充满信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陪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材料司一级调查员李惠民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材料司一向支持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并将帮助上海建设全球聚氨酯研发和制造中心,使其成为上海独特的“工业名片”。 2020年是在特殊的一年里,我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够充分利用该平台,关注关键问题,并为促进聚氨酯上下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做出贡献。上海市聚氨酯工业协会会长魏建华说,该协会一直致力于促进各种资源的积累和凝聚力,特别是在流行期间,并更加重视帮助聚氨酯工业发展潜力和指导聚氨酯工业的发展。行业。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副总经理徐学军表示,金山第二工业区作为国内优秀的园区代表,不仅为有需要的化工企业提供科学的首选解决方案,还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家企业,一次讨论”量身定制的优惠方案;在为企业提供稳定发展环境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扩大市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问题3: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影响吗?流行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可持续发展应该继续吗? “聚氨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民生各个领域。作为聚氨酯工业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仍然需要工业界对绿色,环保,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的需求。方向。”上海安裕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霞回答颇具代表性。楼建峰说,巴斯夫一直倡导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他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于独处,而且应带动整个行业和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 “聚氨酯材料的循环经济是一个行业问题。我希望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其中,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用户,政府机构等,共同提高公众和企业的认识。”楼建峰说,一方面,企业要练习内部技能并开发创新技术。另一方面,尤其是在目前一些循环经济产品的价格仍然缺乏竞争力的现阶段,我希望获得更大程度的政策支持,以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链。潘鲁敏还表示,循环经济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亨斯迈在创新技术的商业化领域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亨斯迈于今年5月和6月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天津的两家工厂投产。借助创新的化学技术,将回收的PET塑料瓶转换为聚氨酯原料。亨斯迈将继续致力于创新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双赢局面,并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陶氏化学大中华区首席科学家冯绍光表示,从绿色原材料到减少生产,供应链管理和创新解决方案过程中的碳足迹排放,陶氏化学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公司业务中。业务的各个方面。 2019年6月,陶氏化学,摩托车和陕西体育设施行业协会合作,将自行车轮胎改造成运动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公益项目相结合,实现了跨境资源整合,将废物变成了宝藏。科思创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科思创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思创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的创新研究院今年将举办一场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学生竞赛。比赛将着重于床垫中聚氨酯泡沫的回收利用,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造力用于商业和技术领域,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外国公司的专利,国内公司也在积极参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主席,奥斯卡技术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明告诉记者,奥斯卡奖一直在注意废旧聚氨酯海绵的回收利用,以及水性聚氨酯材料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中国的聚氨酯行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集中各方资源,以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再利用和回收。 “人们的生活与化学品和聚氨酯新材料密不可分。我希望该行业能够共同努力,继续技术创新,改善产品功能,研究和开发具有高性能,无毒,无污染和可降解再利用的绿色产品。 ”周健说。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介绍了聚氨酯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和材料循环利用中应注意的法律规定。他说,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将继续在行业中倡导负责任的关怀理念,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