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料温度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5-10-20 21:25来源:原创
帮助了4人
摘要:由其高的结晶度使POM具有较高的熔点(≈175℃)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等特性。根据具体的注塑、吹塑、挤出等工艺的要求,将模具的温度调节在60~100℃之间,同时将加工的熔体的温度控制在190~230℃之间。
将POM(聚甲醛)材料的各个性质如热稳定性、热变形性、热膨胀系数等的特性都一一地概括了出来,充分地体现了POM材料的热性质的各个方面
1. 基本热性能
- 熔点(Tm):约 175 ~ 180 ℃,在此温度材料由结晶态转为熔融态[]。
凭借将其的熔融温度控制在注塑或挤出的常见的190~230℃之间不仅能保证其充分的流动性,也能避免其在注塑或挤出过程中因过度的降解而造成的产品的性状的不稳定等问题。
凭借对模具的合理的加热,既能提高模具的填充率,又能使模具的温度尽可能接近于所模材料的凝固温度,从而达到提高模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模具加热范围为60~90℃,在某些高精度或高填充率的工艺中可提升至45~105℃,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模具的耐热性、防氧化等问题。
但其最高的连续工作温度也就约为100℃左右,若对其施加短时的瞬时负荷则可耐受至120℃左右。
2. 加工工艺对应的温度区间
根据其熔体的温度可分为180~230℃的高温注射成型和部分工艺可降至60℃的低温注射成型两大类。高温的注射成型一般都采用90~100℃的模具温度,低温的可采用60℃的模具温度。
- 吹塑成型:熔体温度 180 ~ 190 ℃,模具温度同样保持在 90 ℃以上。
- 挤出成型:熔体温度约 180 ℃,模具(冷却辊)温度 90 ~ 100 ℃。
通过对熔体的精细的控制(其温度约在180℃左右),尤其是对其冷却的速度的严格的把握就能使得拉丝的结晶度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3. 热分解与热稳定性
但在惰性气氛的作用下,其对甲醛的起始分解温度约为275℃,随后又在300~330℃之间出现了较快的分解。
其主要的分解温度为326℃左右的热重分析曲线表明了该材料的机械性能在此时都经历了一个较大的急剧的下降.。
借助将聚醚类的稳定剂加入其中,我们不仅能将初始的分解温度的提升约10~20℃的这么高的程度的,而且也能较好的抑制了该材料的早期的降解现象[]。
4. 温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伴随温度的不断升高,其弹性模量也随之下降,室温下约为2.8GPa,接近100℃时可下降约30%。
但其拉伸强度却相对较低约为70MPa,尤其在接近其最高的使用温度时,长期的负荷下其衰减的现象就更加的明显了[].。
由此可见,其热膨胀系数约为1.1×10⁻⁴/K,随温度的升高而使其尺寸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对其在模具的设计中都必须作出相应的收缩的补偿。
5. 干燥与水分管理
- POM 吸湿率极低(≤ 0.15 %),一般可直接使用。但在长期储存或从开启的包装中取料后,建议在 130 ℃下干燥 3 小时,以防止微量水分在高温加工时产生气泡或降低机械强度[]。
6. 温度选择的实用建议
通过对熔体的初步加工,如将其设定在200℃的高温下,结合80℃的模具温度的配合下对其流动和填充的初步观察中若发现了短射或熔体的粘度过高均可对其适当地将其提升5~10℃。
依托于将模具的温度升高至90~100℃,并在其冷却的过程中均匀地采用冷却系统就可有效的降低了其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和翘曲的现象。
尽量将高负荷或高速的运转部件的工作温度控制在80~100℃以下,避免接近了材料的热软化区,从而为其长期的耐久性提供了保证。
总结
由其高的结晶度使POM具有较高的熔点(≈175℃)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等特性。根据具体的注塑、吹塑、挤出等工艺的要求,将模具的温度调节在60~100℃之间,同时将加工的熔体的温度控制在190~230℃之间。但物料一经275℃以上就开始了热分解,若长期运用温度不宜超过120℃才可避免其性能的衰减.。唯有合理的的干燥、精准的温度控制以及对模具的周全的设计才能真正的保证了POM的零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