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钢料成型温度,赛钢料(SAG 钢)成型温度概述
发布时间:2025-10-21 22:07来源:原创
帮助了5人
摘要:以半连续的铸造(SAG)工艺所生产的高强度的钢材,主要用作了汽车的重要的结构件的热冲压/热成形的关键材料。而以赛钢料的特性为例,其所需的成型温度(即奥氏体化的温度)正是其成形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其后续的快速冲压及淬火成的马氏体组织的形成以及其极高的强度的取得。
以半连续的铸造(SAG)工艺所生产的高强度的钢材,主要用作了汽车的重要的结构件的热冲压/热成形的关键材料。而以赛钢料的特性为例,其所需的成型温度(即奥氏体化的温度)正是其成形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其后续的快速冲压及淬火成的马氏体组织的形成以及其极高的强度的取得。通过对已有的热成形的研究的归纳概括可初步确定赛钢料的成型温度的范围及对其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3. 成型温度的选取原则
1. 确保完全奥氏体化:温度必须高于材料的 Ac₃(奥氏体化起始温度),并保持足够的保温时间。
2. 控制晶粒粗化:温度不宜超过 100 ~ 150 ℃ 的安全上限,以免晶粒过大导致成形后强度下降。
3. 兼顾工艺效率:在满足奥氏体化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最低可行温度,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负荷。
4. 结合模具冷却设计:成形温度与模具冷却水路的设计密切相关,需保证冲压后快速淬火(40 ~ 70 ℃/s)能够实现。
4. 实际工艺示例(参考文献)
- 22MnB5 热冲压:加热至 950 ℃,保温 5 min,随后在带水冷通道的模具中冲压并快速淬火,得到抗拉强度 ≥ 1500 MPa,硬度 ≥ 450 HV。
凭借对B1500HS超高强钢的700℃的初始成形的试验 ultimately得到了其最佳的拉深与胀形的性能,随后淬火得到的其马氏体的抗拉强度达到了1623MPa。
凭借对H13的高温热成形的特殊处理如在1060℃的奥氏体化后再保温30s,配合合理的冲压冷却速率(60℃/s)等,均可使其硬度均可达到>430HV,耐磨性大为提升。
5. 小结
而赛钢料的成型温度却往往取决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其自身的厚度以及其后续的冷却工艺等一系列的复杂因素。但对于大多数的热成形钢如22MnB5、30MnB5等来说,均在900~950℃的区间内实现了较为完全的奥氏体化,同时也能保持较好的塑性并能满足后续的快速淬火的要求,而特殊的合金则需要根据其合金中的各个元素的溶解特性适当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凭借对材料的Ac₃的初步在实验室或小批量的试验中先确定其成型的最合适的温度,再根据对其保温时间和加热的速率的优化等对其最终的成型的最合理的温度的确定,才能得出最经济且可靠的成型温度。
基于对具体的赛钢料的牌号(化学成分)的初步判断我们也可以对其所对应的Ac₃的初步的估计,对其所对应的初步的成型温度的设定。但是对于Ac₃的准确的测定还需要通过热分析(DTA/DSC)或 Gleeble 热模拟的实验来进一步的对其所对应的Ac₃的准确的测定,从而得到更精准的成型温度的设定。
以上关于赛钢料成型温度,赛钢料(SAG 钢)成型温度概述的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